肉毒桿菌
1989年美國FDA正式核准A型肉毒桿菌素的第1個應用於人體的適應症,可治療顏面不自主痙攣、斜視與眼瞼痙攣。之後1996年,阿拉斯泰爾‧卡如瑟斯發表第1篇使用肉毒桿菌素達到美容效果的文章。
2002年4月15日,FDA始核准以肉毒桿菌素治療皺眉紋,成為第1個醫美方面的適應症。台灣從2010年正式引進開始使用,肉毒桿菌素注射在美容醫學上就一直獨占鰲頭直到今天。
肉毒桿菌素是一種神經毒素,目前可分成亞型A、B、C1、D、E、F、G 7種,目前已運用於臨床醫學的僅有亞型A及B兩種。
在了解肉毒桿菌素的作用機轉之前,須先說明神經信息傳遞與支配肌肉收縮的基本原理。神經信息的傳遞是藉由前後連接的數個神經元所構成,兩個神經元之間並不直接相連,而是經過一個稱為突觸的特殊空間構造,突觸間的神經傳導物質則扮演了信息傳遞中相當重要的角色。
肉毒桿菌素的作用便是抑制突觸間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一旦神經傳導物質無法正常釋放,神經衝動傳遞中斷,肌肉便不會收縮,因此可減少因臉部表情肌肉過度活躍造成的動態皺紋。除了放鬆肌肉之外,支配汗腺的自主神經也遭到阻斷,因此施打肉毒桿菌素還可以減少排汗。不過,以上的效果並非永久。神經元被阻斷後,會尋找別的出路,重新與肌肉或汗腺形成新的連結,大約4~6個月後,逐漸恢復終端器官原有的功能。

目前肉毒桿菌在臨床上的應用,在眼科方面,肉毒桿菌素可用於治療斜視、眼球震顫與眼瞼痙攣。在神經科方面,可用於治療半臉痙攣、上肢痙攣、頸部肌肉張力異常與慢性偏頭痛。
FDA已於2010年10月核准A型肉毒桿菌素治療慢性偏頭痛。在泌尿科方面,可治療膀胱過動症。
在美容醫學方面,則可用於治療動態性皺紋、全臉拉提、肌肉肥大和局部多症。
1.動態性皺紋:
包括皺眉紋、抬頭紋、魚尾紋、皺鼻紋、動態法令紋、嘴周皺紋、木偶紋等。
2.全臉拉提:
臉部肌肉可分為上提肌與下降肌兩大肌群,若下降肌群較發達,會使整體臉部有下垂感,較顯老態。如以肉毒桿菌素抑制部分下降肌群收縮,並微調各肌肉的作用,可達到全臉拉提的回春效果。
3.改善肌肉肥大:
若咀嚼肌過度肥厚,會使臉形變方變寬,俗稱國字臉。注射肉毒桿菌素後,使咀嚼肌體積縮小達到肉毒瘦臉的治療目的。同理,小腿腓腸肌肥大會形成俗稱的蘿蔔腿,也可藉由注射肉毒桿菌素達到雕塑小腿的目的。
4.治療多汗症:
局部多汗是一個相當惱人的症狀,包括腋下多汗、手心多汗、前額多汗、頭皮多汗等。一般約可維持半年左右。腋下多汗症藉由注射肉毒桿菌素改善後,同時可緩解狐臭,一舉兩得。

一般而言,若治療使用量在建議劑量以內及適當的稀釋,加上熟練的注射技巧,肉毒桿菌素是相當安全的,最常見的副作用僅是施打時的疼痛與皮膚局部瘀青。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產生可中和毒素的抗體,可能造成越打越沒效果。這種現象曾在治療頸部張力不全的案例上出現,在醫學美容的適應症上卻鮮少發生。目前,在藥劑的製成技術上已研發出無蛋白質複合物包覆的肉毒桿菌素,或許可以減少產生抗體的機會。
抬頭紋 案例分享
治療前 治療後


治療前 治療後


治療前 治療後


皺眉紋 案例分享
治療前 治療後


治療前 治療後


治療前 治療後


國字臉 案例分享
治療前 治療後


治療前 治療後


治療前 治療後


魚尾紋 案例分享
治療前 治療後


治療前 治療後


治療前 治療後

